欢迎来到芯果!

科技创业者的媒体合伙人
写给兔年的尾巴:注重理性和现实,AI产业浪潮必须尽快“上车”
主编:原创

回顾2023年,或许我们描述为“在波动中度过”较为合适,希望、失望持续轮回,似乎我们进入了新的周期,结构性机会存在,系统性风险压力增加,然后更多的是不确定性的激增。很多关注资产配置的人会问,中国大陆这波周期要有多长?

 

以古鉴今,历史上能够称作周期的,大抵不止三五年。中长期,或许十年,都是这波周期,投资机构需要做好预判,包括心理准备、思想准备、执行准备。

 

图片

 

01 心理准备:由奢入俭难

 

从新一轮周期的特点看,首先,我们深切感受到全球居民、包括中国大陆的人民群众,“口袋变浅”了,然而追求更优越品质的生活愿望始终不会改变。这第一个特点看,不是绝对的好消息,也不算是绝对的坏消息。

 

各个国家的人们都在经济高歌猛进时候开始“由俭入奢”,我们中国老话说的却通俗易懂:由奢入俭,更难。

 

其第二个重要的特点,就是AI人工智能为首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,持续加速。这也意味着,新增的创业团队,需要更加注重结合人工智能的创意和执行速度。AI人工智能对于各个产业的持续渗透,逐步进入深度改造阶段,有望释放更多生产力,提速效率,使得人类财富增加、对于生活品质的提高也是有积极作用的。

 

第三个主要的特点,就是全球化似乎进入停顿,甚至或有逆行。我们关注到地缘政治摩擦,也感受到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和脱钩的潜在可能,甚至说中国大陆和世界的“渐行渐远”?回顾过去二战之后,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,分别是美国、日本、欧洲,和加入WTO之后的中国,但我们今天环顾世界,似乎有体量的经济体成为增长引擎的“火车头”还没有新的聚焦点,中国、包括世界经济都陷入存量的时代。

 

在这样世界各国可供消费的资金普遍收紧的新周期,新兴科技让人眼花缭乱的产业迭代不断深化,以及存在不确定性的全球政经格局走向,财富管理和投资机构对于稳健、安全资产的重视,或更甚于高效率、高收益率。

 

02 思想准备:顺势而为

 

周期轮换,适者生存。当我们稳定的处于一个波段周期的时点,通常是强大的物种会生存得很好;然而轮换开始,比如原始生物、恐龙存活的时代它们曾经横行整个地球,却在周期转换、环境骤变的情形中绝迹。而有些不是最强大的类型的恐龙和生物则适应环境、进化为飞禽走兽,当时它们不是最强大的、但却是适应能力最强的。

 

图片

除了适者生存、取势、伺机而动之外,还有一个思想准备,就是警惕“暖冬”的时间跨度。在上周出差的时候,我留意了一些交通和商圈的热闹程度、人潮汹涌,似乎经济日趋回暖。然而我们宁可多做些艰难时日的长期思想准备,预判这波周期来势汹汹的如果有十年,那么实际上它只有三五年,从各项准备、行动等方面,我们则都可以以“深切危机感”的存在或更胜一筹。暖冬,终究可能演变为狂风暴雪的凛冬,而不是春寒料峭。

 

03 执行准备:风雨中前进

 

悲观者往往正确,乐观者才能成功。

 

执行方面,这里从三个方向进行整理:顺周期的布局、抗周期的布局,以及逆周期的布局。

 

从维度方面,其实也可以拆分为:我们的生命、我们的时间该如何配置?我们的企业资源该如何配置?我们的财富该如何配置?

 

分析三个方向、三个维度,首先我们还是回到立足点,即人民群众口袋的钱在变少,但是仍然持续向往更好的品质和幸福生活。存量经济时代,顺周期的做法是什么呢?显而易见的一些答案,就是类似“物美价廉”的民族品牌的诞生。

 

回望美国经济1973年陷入第一次能源危机的时候,1979年第二次能源危机紧随其后,大洋彼岸就是存量经济的典型模式。但当时美国国民品牌Costco开门迎客,恰恰是1976年成立的。同样诞生在这个周期的,还有1975年比尔·盖茨和保罗·艾伦创办的微软(Microsoft),谁说“冬天”不好?冬天诞生的企业“身体”更好。

 

顺着这个方向,回到当下,就是顺应周期的AI人工智能的浪潮。最近投资圈朋友的共识是,这波人工智能一定要找到机会“上车”,不是投资到优质的企业,就是亲自下场、融入AI。

 

图片

 

那么抗周期又有哪些机会呢?比如一些刚需、硬核科技下的持续且稳定的市场需求类型产业,典型的例子,可以包括军工、农业等。

 

逆周期则有些结构性机会,通常也存在于大产业的细分领域、Niche market。例如消费低迷时期,“口红现象”就会存在,都是发现逆周期、结构性波段操作的视角参考。

 

简而言之,要像太阳一样有落有起,但不失去光彩。我们也要回归理性和现实,却不妨碍满怀着希望向前奔跑。

back top